人文咖啡館

中正E報
Apr 27, 2021

--

在臺南市區離火車站步行十數分鐘的距離,有一間咖啡館,這間咖啡館與其他店家不同,以每周一次的討論,利用咖啡作為媒介,創造一個人與人能夠相互連線、交流的空間,並邀請各式各樣的人來到店裡交換彼此的人生經驗。

咖啡 交流的媒介

現代人常常在空閒時間到鄰近的咖啡廳放鬆、讀書或者純粹和三五好友談天說地,擁有一個只屬於自己人的空間消除平日裡積累的疲勞,而在臺南市有一間小巧的咖啡廳,不走多數咖啡廳的風格,以人與人間的互相認識為主要活動,讓許多陌生人交換想法,成為彼此的好友。

店家為了促進他人交流,每周日都會選定一個主題,邀請講者或者店家自己主持探討。店主江丞祐進一步說明:「我們每周日之前會丟一個主題在粉絲專頁上面,然後我們會邀請大家過來探討這個主題。我們的形式很自由,想聊什麼就講什麼。主題討論到一個階段,就會做一個收尾,讓大家自己聊天。」店主江丞祐還說,常常活動結束時,客人們都已經熱絡地聊起天了,所以活動也沒有什麼固定的結束時間。「客人開始自己聊天,我們就會退到後面先處理場內的東西。當然我們聽到有趣的東西,就會自己晃出來跟他們聊天。」

另一位店主鄭博元還說明:「我們的副標寫『放下些什麼,帶走些什麼。』希望提供大家這樣的空間,卸下一些不需要的東西,帶走你需要的資源,所以可能不是我們給了顧客什麼,反而是我們拿到一些東西。」

店家每周日都會選定主題,邀請大家共同參與討論。【記者 曹耕毓/攝影】

與夥伴談天說地喝咖啡

談論想要開一間以人際交流為主題的咖啡廳的理由時,店主鄭博元說起他的初衷:「咖啡是我的興趣,因為我很喜歡泡在咖啡廳,有些咖啡廳對我的影響滿大的,因為那個咖啡廳的重點不是空間,而是來到這個空間的人,所以這件事情讓我覺得還滿有趣的。」

咖啡廳的店主鄭博元和江丞祐原本都是學生,並沒有相關店鋪營業的背景,而開店創業並非容易的事,店主江丞祐與鄭博元也形容最開始的一個月,店裡的狀況只能用在災難來描述。後來是透過社團以及其他各式活動等方式,結識懂得相關知識的朋友,了解店面營運成本等相關問題之後,店內的情況也逐漸穩定下來。

店家已經舉辦不少的討論,參加者不乏社會人士。【記者 曹耕毓/攝影】

暢談人文 在咖啡館

時光飛逝,解決大部分的困難以後,店家創立至今也已經數年,實際造訪店家的客人,有許多人已經和店家十分熟識,時常能看到店主與各個顧客熱情的聊彼此的近況。

其中一位顧客胡誠平表示:「如果他們(店家)有一些主題的話,就可以跟大家一起討論,他就是一個交流的空間,咖啡就是交談時的一個媒介。」另一位顧客石一澤也說:「大學上課,平常比較少跟同學互動交流的機會,因為我覺得社會現在比較冷淡,有一個地方能夠創造這樣的空間,我覺得還滿不錯的。」

對於店家的建議,顧客胡誠平只說:「希望店家可以做一個招牌,比較好辨認。後來我學到一個訣竅,就是看他旁邊的雞排店就知道了。」

有些客人與店主比較熟捻,甚至會到吧檯後方找店主聊天。【記者 曹耕毓/攝影】

一杯咖啡 續談人與人

最後店主江丞祐表示:「咖啡帶給我的樂趣不僅僅只是咖啡本身,更多的是大家一起泡咖啡,然後交流自己的情況,我覺得咖啡加強人與人的連結性,是我自己最喜歡的一部份。那時候我就想用這個機會,讓咖啡不只是我對人的連線,而是一個大家都可以互相認識的空間。」

--

--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