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中天地 捏坏壺學會創作展

中正E報
3 min readDec 10, 2017

--

【記者 蔡東棧/嘉義市報導】

嘉義市揑坯壺學會2017年創作展,自12月2日至12月24日於嘉義市立博物館一樓特展區盛大開幕,與市民大眾同遊陶藝樂趣,也讓民眾了解嘉義市三大文創資產之一「捏坏車胎製壺創作」,一同體會結合藝術性及實用性的手工茶壺。

捏坏壺創作 全台巡迴展出

捏坏壺創作展,是由嘉義市捏坯壺學會的學員們共同發表,嘉義市捏坯壺學會是由嘉義春輝陶坊與學員及同好者因喜愛捏坯壺創作而組成的學會。此次展覽不僅會在嘉義展演,也會到全省各地的文化中心巡迴,嘉義市捏坯壺學會榮譽理事長林春輝 希望可以讓全臺各地的民眾都可以看到造型兼具實用的捏坏壺的溫潤及獨一無二。

捏坏壺創作展於嘉義市博物館一樓特展區盛大展出。

記者 蔡東棧/攝影

高難度製壺手法 多元主題呈現

此次展覽作品均以「揑坯車胎」法製壺,此法傳承自明朝正德年間,後人李景康、張虹所撰的《陽羨砂壺考》中定名。捏坯製壺完全手工,作壺時間長,技術難度高。與一般以電動機械轉盤製作的拉坯壺不同,捏坏壺以不鏽鋼轉盤慢慢手捏、塑形成圓,因此會造成似圓非圓、似方非方的獨特造型,也讓大家看到作者內心的修為及感受。而針對此次展覽的主題,嘉義市捏坯壺學會榮譽理事長林春輝表示,這次展覽沒有特定的主題,但是所有主題都會做,有木箱壺、類似竹子的茶壺、動物造型還有牧童,從第一件看到第一百件都不一樣,我們不以主題表現但可以讓觀眾看到各種主題的創作。

林春輝老師的作品 — 「雞鳴起舞」。

記者 蔡東棧/攝影

手做藝術 觀者讚嘆

手捏壺為手作藝術,有別於手拉坯茶壺的簡單與快速,多了份技巧與耐心。嘉義市博物館導覽志工黃小姐表示,這裡所展覽的茶壺跟平常很不一樣,像是《村夫》就有把他的動作都做出來,可以看出作者的耐心與細心,這裡的展品都可堪稱大師級的作品。參展民眾張先生也表示,平常泡茶的茶壺可以做的這麼精美,真的是不簡單。

劉威行老師的作品 — 「村夫」。

記者 蔡東棧/攝影

有溫度的藝術 顛覆傳統

捏坯壺與一般拉坯茶壺不同,完全用手指慢慢捏坯而成圓型茶壺或是造型茶壺。雖然沒有機器的輔助,少了精準、工整的弧度,卻多了一份溫度。此次展覽本著藝術追求創作之精神,不像一般茶壺的複製,採純手做,因而創作出屬於作者風格的茶壺,也使日常隨處可見的茶壺,能像藝術品般饒富趣味,更能讓參展民眾體會到捏坏壺的內涵。

--

--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