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巷弄燈會 慢城夜間小旅行

中正E報
4 min readNov 28, 2017

--

【記者 劉又瑋/嘉義大林報導】

躋身國際慢城之列的嘉義縣大林鎮,於今年十月正式成立大林慢城發展協會,以巷弄燈會亮點計畫做為協會處女作,透過規劃大林車站站長宿舍、萬國劇院和六三公園三座景點燈區,串聯起夜間小旅行觀光帶,期望提升大林慢城特色。

小旅行響應燈會 點亮城鎮景點

「慢城」是嘉義縣大林鎮近幾年來致力發展的社區模式,去年獲得了義大利國際慢城組織的認證後,如何讓大林這座慢城活出更獨特的姿態成為新課題。

嘉義縣大林慢城發展協會的理事長許開興表示,大林的小旅行已經做了六年,這次計畫一部分是響應明年臺灣燈會在嘉義,加上白天時間長又很熱,便想嘗試做夜晚的小旅行,巷弄燈會亮點計畫就此成形。計畫的目標是試圖建立起一個夜間小旅行觀光帶,理事長許開興說:「我們希望透過點亮每個景點,將整個大林做串聯,讓來到大林觀光的人比較知道有哪裡可以去。」利用光環境規劃強調大林具代表性的景點,點與點之間連出一條完整的小旅行動線,突顯城鎮的特色風光,遊客也能更清楚大林漫游的好去處。

燈光設備加裝後的萬國戲院,夜晚時更吸引目光。

記者 劉又瑋/攝影。

燈光布置之餘 美化整建六三公園

燈光架設以燈區的大型投射燈與六三公園巷弄路燈為主體,搭配由大林樂齡學習中心的成員與志工手作的燈籠和藤燈,將大林的風景與意象彩繪其上,或以毛筆字書寫有關大林的詩詞以及對大林的祝福。

各色手繪與題詞燈籠,充分展現在地文化的深度與厚度。

記者 劉又瑋/攝影。

除了燈光布置作業之外,環境的清潔美化與整建工程也是此次計畫的重點之一。六三公園在燈區架設完以後由於後方空地太過荒蕪髒亂,剛好鎮公所預計將大林唯一紅磚道中山路拋除改鋪柏油,協會方面覺得實在可惜,便決定將紅磚移鋪六三公園,並且取名為「中山二路」。

經費不足困境 社區志工協助力挺

然而計畫趕不上變化,實行過程難免遇上困境。六三公園在環境整理的途中規模漸漸擴大,人力與物力支出龐大,所需的費用遠超出當初申請的補助經費。為了減低花費,紅磚移鋪工程便由協會成員與社區志工親手鋪造,雖然費時耗力,但也凝聚了地方人民與這塊土地之間的情感聯繫,中山二路不只是紅磚道的再造,更是大林居民對家園充滿愛與溫度的結晶。

協會成員與社區志工以純人力鋪蓋出有愛有溫度的中山二路。

記者 劉又瑋/攝影。

活動順利開辦 在地民眾熱情參與

經歷了兩個月的努力,24日協會舉辦了成果發表音樂會暨中山二路通車儀式,活動由夜間提燈小旅行展開,大林燈會正式啟動。

在地居民與學生熱情參與活動,燈籠照亮整個大林巷弄。

記者 劉又瑋/攝影。

這次燈會計畫協會與大林樂齡學習中心合作,執行秘書陳美吟表示,樂齡中心與協會原本就有往來,這次由於活動需要,而協會志工成員沒那麼充足,基本上整個燈會所能看到的燈籠都是由樂齡中心的成員們製作,站長宿舍內部布置的畫作以及手作品也皆由樂齡提供。

六三後花園改頭換面,在燈會當天的布置下展現景點新生命。

記者 劉又瑋/攝影。

喚起在地關懷 期待慢城未來發展

以往大林小旅行都只是由社區志工在推動,但因民間私人的名義無法申請經費補助,在燈會計畫產生的同時也有了成立嘉義縣慢城發展協會的想法。協會理事長許開興說:「慢城協會跟一般協會不一樣,一般協會通常都以一個鄰里為單位,對我來說那個太小了,我覺得應該做的不是只讓一個鄰里好,而是要整個大林好,所以我們就成立了慢城協會。」聯合各個鄰里對大林社區推動有想法的民眾,串起在地居民對自身家園的關懷與發揚在地特色文化的使命感,大林慢城往後的發展值得期待。

假日不妨到大林走一遭,親身體驗專屬於大林的慢城氛圍。

--

--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