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岸市場競爭 石斑養殖遇困境

中正E報
2 min readDec 3, 2017

--

【記者 吳佳蓉、謝惠伃/嘉義東石報導】

長度:02:59

2010年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簽訂後,台灣石斑魚的出口量大增,也因此有了石斑王國的稱號。卻因不敵中國大陸近年的市場競爭,紛紛傳出歇業的消息。面對逐漸沒落的養殖漁業,政府與業者須再思考產業轉型與生態養殖的可行性。

前景黯淡 石斑養殖模範急流勇退

投入石斑魚養殖業十年的謝昌明,開業至今已培養出一群饕客,卻仍然不敵大環境的改變,決定收起經營多年的海天龍膽休閒養殖場。

嘉義縣政府漁業科科長 張建成:「市場價格低、養殖成本高,以及嘉義易受寒害等等的因素考量下,謝先生才決定收場。嘉義緯度較高,石斑魚本身是熱帶魚種,冬天寒害的低溫超過魚本身能忍受的範圍。」

養殖業陷困境 石斑王國稱號不再

2010年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簽訂後,台灣石斑魚的出口量大增,卻也造成養殖技術外流。2014年台灣石斑魚養殖業的產值超越8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後,開始迅速下滑,去(2016)年的賣價跌了八成。不僅跌破了成本價,也跌破了台灣漁民石斑養殖的美夢。

嘉義縣政府漁業科科長 張建成:「大陸有自己養殖石斑,再加上現在有禁奢令,才會造成台灣的石斑價格下滑。」

嘉義區漁會推廣部主任 吳純裕:「大多數漁民魚都養得好,但就是不會行銷。」

嘉義縣政府漁業科科長 張建成:「業者須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建立自我品牌,改變銷售方式,提升市場能見度。」

生態養殖興起 經營模式改變

除了中國市場的競爭,台灣養殖業也存在人口外流與老化以及土地資源逐漸匱乏的問題。加上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生態養殖與產業轉型開始受到重視,越來越多人開始嘗試在利益與環境之間取得平衡。

嘉義縣政府漁業科科長 張建成:「生態養殖下的魚隻對於環境的變化或細菌病毒的侵襲較具有抵抗力。業者減少投藥,對成本或食安都是有助益的,也是政府目前所要推動的。」

台灣養殖漁業繁榮一時,如今潛在問題越來越多。產業轉型困難與簽訂ECFA後造成的衝擊,政府應積極面對,協助業者度過產業轉型的震盪期,別讓號稱「水產養殖王國」的時代就此畫下句點。

--

--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