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蔡亦穎、楊于緹/雲林縣報導】
政府近年推動能源轉型,預計在雲林縣近海建造離岸風電,卻導致附近漁場生態遭受破壞,當地漁民世代以討海為生,如今所剩無幾的漁場又將被剝奪,漁民在捍衛漁場時屢屢遭受打壓,究竟該如何繼續操持漁業,守護漁村文化?
片長:9分28秒
風場選址爭議 海上衝突再起
雲林縣口湖鄉台子村青年漁民 許秦源:「(這艘船)這個很像玩具,開這麼小隻的,沒什麼成就感。」
凌晨四點,返鄉青年許秦源已經開始了他一天的討海生活。
雲林縣口湖鄉台子村青年漁民 許秦源:「太多(藻類)會導致文蛤沒辦法呼吸,所以我們要把它撈除。」
雲林縣口湖鄉台子村青年漁民 許秦源:「他們現在在內海作業,是因為外海沒辦法去,外海漁場上面都佈滿了浮標和他們的工作船,我們的網子沒辦法施作,所以大家現在都轉作內海作業。」
在2018年,達德能源公司通過環境評估,於雲林縣建設離岸風場,預計在雲林外海建造80支風車,其設置範圍與當地漁場高度重疊,然而雲林漁場北有六輕、南有台澎海底電纜,漁場所剩無幾,且漁船及漁網在施工過程中遭到破壞,造成漁民與能源公司的衝突。
巨大的打樁聲也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活。住在台子鄉的居民向我們提供了未公開的影片。
雲林縣口湖鄉台子村漁民 李佳泓:「現在開始錄影,現在是110年3月16日晚上的10點59分,現在在金湖往施工方向有聽到打樁的聲音,目前快11點了,快11點還在打樁,而且聲音很大,請相關單位過來關切一下。」
重點漁民未出席 責任歸咎於誰
據當地居民透漏,漁民出海捕魚後才驚覺風場要蓋在當地賴以生存的漁場上,此前對漁場開發案豪不知情。
雲林縣口湖鄉台子村青年漁民 許秦源:「他們那時候完全沒有要協調的意思,打算強制(蓋風場),然後漁民一定會有未知心理,會怕,你家外面要蓋一支這麼大支的風車,也沒有跟你講,(能源公司)就要來做,也沒有說明會,我們會知道他們(能源公司)要來是,假設他們的船都已經到了你家門口,才知道他們要來施工了、我們這邊要做風電,不然我們也不知道我們這邊有那個東西(海上儀器)。」
達德公司表示,施工過程皆照著合法程序走,也在施工前召開說明會,但為何當地漁民不知道風場一事,為何環評會還可以通過?查閱《雲林離岸風力發電廠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當時環評會成員主要是以雲林漁會和沿海養殖協會為主,而真正受風場影響的「近海捕撈漁業」漁民並未出現在代表名單中。
(達德都有公布資訊嗎?)
雲林縣漁會推廣部 丁先生:「有,他們一般都會寄給像我們漁會、村里幹事、村長,一些主要的機關,然後由那些單位去通知漁民。」
雲林縣口湖鄉台子村青年漁民 許秦源:「他(漁會)可能想說都是漁民,養殖漁業也是漁民、捕撈漁業也是漁民,可是他(漁會)沒有想過,我們捕撈跟養殖是有所不同的,然後雲林縣漁會大部分的產值,應該是養殖(漁業)的比較多,因為雲林沒有拍賣漁市場,導致漁會會覺得說你們這些捕魚的生產力很低下,可能就因為這樣我們被犧牲掉了。」
雲林縣漁會推廣部 丁先生:「養殖業很多,雲林這邊有烏魚、文蛤、牡蠣、吳郭魚、虱目魚、鰻魚,很多(魚種)。」
(就是養殖的居多就對了?)
雲林縣漁會推廣部 丁先生:「對啊養殖的居多。」
(那近海捕撈的呢?)
雲林縣漁會推廣部 丁先生:「近海捕撈的有一些魚類吧,我也難講說什麼魚,就是當期的魚,補的量有限。」
和解後提吿 漁民被控四大罪名
雲林縣口湖鄉台子村漁民:「這個是鯰魚,海裡的鯰魚,這個是神經毒,刺到很痛,你看它一直抖。」
看似溫馨和諧的漁村,就在去年八月,氣氛瞬間變調。自衝突發生以來,達德及漁民兩方已召開數次調解會,中央政府機關也介入處理,在最後一次調解會上雙方表示接受調解條件:達德公司願意賠償漁民的漁網損失、向漁民道歉,因此在7月22日兩方簽署和解書,未料卻在8月份時,漁民被達德公司指控四大罪名:強制、恐嚇取財、組織犯罪、詐欺,在今年的2月1日,漁民出海捕撈回來後被大批警力包圍上銬。
YOFA 雲林縣近沿海作業漁船協進會理事長 李平順:「(達德)公司對我們來講有一種欺騙的感覺,當初事情發生的時候,有中央層級的官員下來了解完後說,你們(達德公司)沒有告知的情況下,讓人家東西受損,就給人家賠一賠就好,不要惹出奇怪的問題出來,7月22日那天有蓋章簽署說同意,大家和解,但是很失望的,他(達德公司)8月份去提告,提告我們詐欺,想盡辦法破壞東西,來跟公司騙取不義之財。」
雲林縣口湖鄉台子村青年漁民 許秦源:「你問我對調解有什麼看法,當然很不爽,不是大家都講好了,和解就和解了,我們也沒有去給你們亂,突然就被抓去,這有一點出爾反爾,這個公司的可信度在哪裡。」
雲林縣口湖鄉台子村青年漁民 許秦源:「強制、恐嚇取財、組織犯罪、詐欺,我不知道我捕魚都可以被送一清管訓。所謂的強制罪,我們的漁網在海上不見了,被損失、被破壞,然後你的船在那邊,你要肇逃,我是不是要把你攔下來,好聲好氣跟你說,你要怎麼處理、要怎麼負責,我們就跟著他,等海巡署來,然後這樣就構成所謂強制。」(強制、詐欺)
(謊報漁網的部分?)
雲林縣口湖鄉台子村青年漁民 許秦源:「詐欺,有的人可能多報,也不能說謊報,他的網子有損害到,原本可能破掉五件他報十件,或是他把金額提高,原本金額是一千五百塊他報一萬五之類的,在海上,漁民都是比較弱勢的,那種大公司他會用保險公司幫你理賠,他通常都會壓榨你,沒有百分之百的責任歸屬方,我犯錯八成,你犯錯兩成,然後他就會去把你的金額砍掉,有些漁民可能就害怕,覺得他這樣平白無辜受損,想說報高一點讓他去砍價之類的。」
守護僅存的一片海
雲林縣口湖鄉台子村青年漁民 許秦源:「這可能是最後的新的漁船,沒有海可以討了。」
這可能是在台子漁村最後一艘新進的漁船,反應出漁民從前賴以為生的生計,正面臨著能源轉型的衝擊。
雲林縣口湖鄉台子村青年漁民 許秦源:「政府不是鼓勵我們青年返鄉嗎,返鄉回來就我們自己有一艘漁船,可以靠自己生活、靠自己的雙手努力,結果現在連漁場都被他們剝奪掉了,那我們幹嘛返鄉。」
面對能源轉型,漁民並不反對,他們要的只是一片寧靜的海。近年來政府鼓勵青年返鄉工作,然而,這條返鄉的路,卻怎麼走得如此困難。